读莎翁的《威尼斯商人》

今天,我把莎士比亚的《威尼斯商人》看完了。第一次读莎翁的作品,感觉还不错~

“威尼斯商人”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威尼斯的商人安东尼奥,坐着海上贸易,是个重情重义,心肠慈善的基督徒(前两个特点仅限对基督徒,如果是对犹太人,便马上换上冰冷的面孔,并欺侮他们)。他有一个朋友巴散尼奥。巴散尼奥爱上了富家小姐鲍细霞,但向她求婚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,而巴散尼奥负债累累,根本没钱。因此巴散尼奥向安东尼奥借钱,而安东尼奥由于货船在外,身边也没钱。而巴散尼奥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,因此安东尼奥只得向犹太人夏洛克,一个放高利贷的人借钱。夏洛克是个守财奴,但他由于记仇,提出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及时还钱,便要从他的胸口割一磅肉下来。安东尼奥为了朋友,答应了下来。后来,巴散尼奥娶亲成功,妻子送给他一枚戒指,他发誓绝不摘下(其中的细节不再赘述),但安东尼奥的货船此时下落不明,因此还不了欠夏洛克的钱。后来,夏洛克申诉,安东尼奥是被告。虽然众人都偏向安东尼奥,但由于法律规定,夏洛克割肉的行为不犯法。这时,巴散尼奥的妻子鲍细霞装成法官,为保全了安东尼奥(具体细节见书中内容)。巴散尼奥为了答谢这位“法官”,承诺让“他”挑选自己身上的一件东西作为回报。鲍细霞为了测试一下丈夫,便说想要他手上的戒指。巴散尼奥拒绝了几次,向法官阐明了原因,把法官“惹怒了”,后来他想到这违背了自己对法官的承诺,于是还是将戒指送给了法官。回到家后,鲍细霞先捉弄了丈夫一番,后来说出真相,让巴散尼奥再次带上戒指,最后皆大欢喜。

细想这个故事,虽说是喜剧,但我(可能说得不太好,因为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)总觉得这个故事不太像喜剧。书中的夏洛克一直被基督徒歧视,心中有怒火也很正常(但我没说他想从别人身上割肉是正常的心理哈),这也为他的动机提供了合理性。你想想,在当时的时代,犹太人被歧视,甚至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不动产(也就是说连房子都不属于自己),出门在外要戴小红帽,以示和基督徒的区分,这确实挺过分的(这些是我自己 查到的)。在书中虽然夏洛克被塑造成了冷酷无情,唯利是图的形象,但细想背后的原因,就会发现可能事实并非如此。夏洛克守着自己的钱袋袋不放,是因为他除了金币一无所有,他必须珍惜。他反对女儿和一个基督徒私奔,抑制女儿的爱情,也算是有理可循。最后他却落得一半财产充公,一半由安东尼奥保管(安东尼奥说等夏洛克死后,将财产交付于和他女儿私奔的基督徒)的下场,我感觉算是个小悲剧。

人人都说,读莎翁的作品,都会有不同的观点。以上只是我个人初读莎翁的作品后的理解,因此如果和我有不同的观点也很正常。

不过,我觉得莎翁说作品写得真的很好,强烈推荐~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