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

今天,我把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看完了。上个学期(六下)语文课本里有篇文章《那个星期天》,选自史铁生的小说《务虚笔记》。(史铁生的文学常识特别长,因为都要背下来,所以这让我牢牢记住了他……)课文中有一句话“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,一派荒凉。”我们的语文老师讲到这里时说,如果换做别人来写,光线只会消失(因为还会再次出现),但在史铁生的文章里,光线是真的会消逝(一去不复返)。

看了史铁生的《我与地坛》,我才真正体会到了那种“消逝之感”。史铁生在二十几岁时患了一场大病,住院治疗了很久,但依然由于脊椎疾病而下肢瘫痪,之后的人生便被固定在轮椅上,后来的人生中一次次患上了严重的各类疾病,他还自称“职业是生病,业余是写作”。他的妈妈在49岁的时候就离开了,当时他才刚开始写作,“马上要撞开一条路了,母亲却走了”。不得不说,他的人生是真的很悲惨。在史铁生的文章里,他多次谈论到“生死”,思考自己活着和写作的意义。他的文章里还记叙了“文革”时期他身边的人和事。一些很优秀的人,由于自己的历史,无法实现自己人生的一些理想(比如B老师,由于自己的历史,上不了大学,也不敢追求M老师。)

在书的最后一篇散文“扶轮问路”中,我深切感受到史铁生人生的坎坷,他对人生的看法和那种让人动容的乐观。在网上搜了一下,有一位网友说“倘若你觉得人生幸运,那么,你应该读读史铁生。倘若你觉得人生充满不幸,那么,你一定要读读史铁生。”我觉得,这句话总结得太好了。在此推荐史铁生的文章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